近日,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人民法院大王店法庭借助特邀调解员力量,运用“线上调解”成功调解了一起运输合同纠纷案,减轻了当事人诉累,节约了司法资源。
李某在某线上平台上联系到姚某某帮其运输货物,协商好运费以后,姚某某运载货物出发,但在运输途中姚某某驾驶的货车突发自燃,导致部分货物受损。因姚某某车辆无法完成运输任务,李某只好联系其他物流货车将从姚某某车上卸载的全部货物送到目的地并又支付运费1500元。货物送到后,客户接收了全部未受损货物,但因车辆自燃导致受损的货物一直搁置未得到处理,李某向姚某某提出烧毁货物、运费等多项损失赔偿,但姚某某以各种理由推诿拒绝,李某将姚某某诉至法院。
受理案件后,承办法官认为该案事实清楚且涉案金额较小,适宜调解。经电话询问,原告同意调解,但一直联系不到被告,承办法官找来对被告较为熟悉且为同村的特邀调解员到其家中劝说配合工作。调解员到被告家后,通过“拉家常”似的“闲聊”拉近与被告之间的距离,释法析理,后被告表示愿意积极配合调解。双方同意调解后,承办法官考虑到原告非徐水本地人,距离较远,为减轻当事人诉累,决定以视频连线的方式进行线上调解。调解当天,办案团队的书记员分别向两位当事人演示了视频调解的连线方法,叮嘱好注意事项,随后便开始了线上调解。基于前期特邀调解员对双方当事人积极有效的沟通,用时不到一个小时,原、被告便达成了和解协议:被告自愿给付原告货物损失费用,原告也放弃其他诉讼请求。最后,双方当事人在网上签订协议,被告将全部款项当场付清,案件得以圆满解决
特邀调解员作为推进诉源治理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基层前沿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下一步,徐水法院将持续加大对特邀调解员培训力度,切实提升调解员的法律专业素养和调解能力水平,高效推进诉源治理,为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贡献法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