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谢法官,我们终于拿到工资了!”近日,徐水法院大王店法庭运用诉前调解机制,快速、高效、稳妥处置了一起涉9名农民工群体性讨薪纠纷,双方达成和解并当场结清欠薪,切实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该起纠纷中,被告张某找到原告杨某,让其组织工人到保定市某地为某项目工程进行装修,杨某等9人按要求完工后,工资却迟迟不能到账。2023年5月15日联系到张某,经双方核算,张某欠杨某等9人工资共计17万余元,张某承诺同月25日前将全部劳务费用付清,但到期后张某未遵守承诺,杨某等人多次催要,张某支付了部分劳务费,剩余3万余元一直未付。无奈之下,杨某等人向徐水法院提起诉讼。
因被告张某常住地在大王店辖区,该案由大王店法庭办理。受理案件后,考虑到涉及农民工工资,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承办法官首先让特邀调解员协助到被告张某家实地了解情况;承办法官自己联系9名原告的代表张某,经沟通了解到张某一行9名原告都不是徐水本地人,靠到各工地打零工补贴家用,经济都相对比较拮据,其自身的法律知识也很薄弱,把张某告到法院也是硬着头皮的无奈之举。特邀调解员王某随后将实地了解的情况告知法官,被告承认拖欠9名原告工资的事实,剩余3万多一直未付是因为其中两名工人没有按照标准完成工作,他因此受到牵连被发包方扣了工程款,原被告双方就此事也曾沟通过,但很不顺利,导致双方矛盾越来越深。根据调查情况,综合考虑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以及原告人数多、家庭经济拮据,为切实减轻他们的诉累,更加方便、快捷地解决矛盾纠纷,承办法官迅速启动诉前调解程序,采取线上调解方式,本着充分协商、互相体谅的原则,对被告释法析理,讲解国家关于保障农民工权益的相关政策,阐明长久拖欠工资的法律后果;对原告进行情绪安抚。经过调解,原告表示确实有工友工作不到位的问题,劳务费愿意作出让步,被告也表示同意,最后双方就剩余工资具体数额达成和解,在承办法官督促下,被告于调解当日结清工资。至此,案结事了,双方对法庭工作表示满意。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下一步,徐水法院将继续强化能动履职,充分发挥人民法庭深入群众优势,实现“抓前端、治未病”,持续推进劳动争议、劳务纠纷等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切实提高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能力,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营造良好法治化营商环境打造诉源治理新“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