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徐水区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依法能动履职,主动担当作为,积极践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针,最大限度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完善工作机制
2020年4月,挂牌成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办公室”,指定办案经验丰富、责任心强、懂心理学知识的员额检察官专门办理未成年人案件。高度重视未检专业人才的培养,先后有7名干警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资质。建成了符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未检工作办案区,建立了温馨谈话机制和心理疏导机制,为教育感化挽救涉罪未成年人、保护救助未成年被害人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推进精准普法
成立“法治进校园”宣讲团,检察长、检察官受邀兼任法治副校长,围绕校园欺凌、性侵、电信网络诈骗等问题,开展“检爱同行,共护未来”系列法治进校园活动。不断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在检察院二楼大厅高标准建成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先后为多所学校开展“检校共建”活动,用模拟法庭让学生们沉浸式体验案件的庭审过程,取得较好效果,相关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客户端及《检察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
三、注重综合治理
在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一号检察建议”方面,与区教体局联合制发了《关于落实“一号检察建议”的实施方案》,定期召开座谈会,及时发现未成年人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就具体问题发出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力争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惠及一方”的社会效果。如针对文身店非法为未成年人文身的问题,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区域内文身经营场所进行了专项检查。针对办案中发现的宾馆违规接纳不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住宿的问题,向区公安局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公安机关加大检查力度,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的外部环境。
四、搭建多元平台
在妇幼保健院建立了未成年人“一站式”询问救助中心,与共青团徐水区委签订《关于构建保定市徐水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社会支持体系的合作框架协议》,引入专业力量开展被害人心理救助、心理疏导等工作。与民政、妇联等部门建立一体化救助平台,对因案致贫、因案致孤的未成年当事人开展司法救助工作,先后为3名未成年人发放救助金10万元。推进检察听证工作,办理的赵某等三人遗弃罪一案,作为听证典型案例推荐至最高检,以该案为题材拍摄的记录片《宝贝儿,回家!》被中国长安网等媒体转发,荣获“全省政法新媒体作品创意奖”。2022年3月25日,检察日报以该案为原型创作漫画“宝贝回家”。
五、深化综合服务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开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专项行动,走访医院、商超等公共场所27家及用人单位10家,调查发现部分医疗机构等公共场所的母婴设施存在配置率较低、消防隐患及室内环境污染等问题,组织召开听证会,向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加强行业监管,切实保障哺乳期妇女的合法权益。目前,20家服务功能适宜的独立母婴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消除母婴设施内部消防、卫生等安全隐患及周边不利影响31处,21家医疗机构增设母乳喂养线上线下指导功能,不断提升核心知识知晓率。与区妇联建立工作机制,更好地维护哺乳期妇女的合法权益,最大程度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督促“母乳喂养环境体系”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河北省第七届“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十大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