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水区法院大王店法庭坚持“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营商环境”的理念,采用庭前调解前置程序的方式,成功化解一起因“夜市档口”买卖合同引发的纠纷。
营商环境无小事。随着疫情过后、经济回暖,“夜市经济”也慢慢出现复苏态势,我们以法律为导向,以保护平等民营主体的权利义务为出发点,为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品质化、多元化、便利化的消费需求,提供司法保障。
案情:在该案中,被告李某与保定市某管理服务公司签订美食城档口业务管理合同,在某公司指定的地点经营炸串生意。被告从原告处购买炸串原材料等产品,在2022年底进行货款结算,被告总以种种理由拖延。后经原告多次催要无果遂诉至法院。在该案诉讼过程中,依据原告申请,法院冻结了被告微信、支付宝账户。承办法官在了解基本案情后,分别对原、被告双方进行调解,并且以保全促调解。并将“该案调解完毕后,原告要第一时间给我们解封账户”写进调解笔录中,使双方对调解事宜达成一致。
该案件在法院营造良好法治营商环境中的有很好的体现。首先承办法官对案件仔细研判后,发现双方当事人对货款数额均无争议,立即确定了以庭前调解方式化解双方矛盾为重点的处理思路。在与双方初步沟通过程中,承办法官融情理法于一体,向双方释法析理,顺利调解了该案件,同时解封了被告账户,使得双方握手言和。
夜幕降临、灯火未央,“夜市经济”的复苏给人民群众增添丰富的“夜生活”的同时,也为营商环境、活跃消费市场等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作为司法部门,就要从小事出发、从点点滴滴出发,做好司法保障工作,发挥职能作用,努力为市场营造有温度、有氛围的营商环境。